在连续输给Legacy、
Virtus.pro和
The MongolZ之后,
Liquid结束了本次PGL 布加勒斯特站的征程。
![]() | ||||
04-06 Liquid ![]() 0-2 ![]() Legacy | ||||
04-07 Liquid ![]() 0-2 ![]() VP | ||||
04-09 Mongolz ![]() 2-0 ![]() Liquid |
比赛结束之后,刚刚加入这支队伍不久的siuhy接受了HLTV的专访,围绕他加入队伍之后的感受,以及队伍未来的计划等一系列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。以下是采访全文:
Q:这几天的比赛波澜起伏,重回赛场一定让你倍感兴奋,能谈谈加入Liquid后的感受吗?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
A:目前我还在了解队员们的阶段,大家相处的时间还很短。我的目标不是急于在这次赛事中求成,也不是对这支队伍抱有过高期望。现阶段我的主要目标是了解队员,明确我需要配合的工作内容。这就是我参加这次赛事的目的,也是我当前的重点。
Q:这几天你有哪些收获?最初几天对队员们有了哪些了解?
A:我们仍处于需要梳理大量事务的阶段,包括流程规范,甚至团队的基本要素这些最基础的东西。在参加本次赛事前,我们已尽量安排了很多内容,因此算是做了些准备。
虽然结果不如预期,但现在我更好地了解了团队中的沟通者是谁、谁喜欢辅助指挥、谁倾向集体行动、谁偏向激进或保守风格,这些正是我参加本次赛事的主要目标。
Q:我们看到你们也打了Anubis(注:MOUZ不打Anubis),你在这张图上的指挥效果如何?你如何适应这张地图?是带入了自己的战术体系,还是沿用了他们的?
A:算是两者兼有吧。我个人喜欢Anubis,进攻方在这张图上可以打出极具创意且快速的战术。我认为即使从简单的基础默认战术出发,也能组合出许多精彩的回合。我之前没玩过这张图,现在正逐渐加深对它的理解,所以无论是战术指挥还是个人操作仍有许多不足。
Anubis是Liquid最爱且擅长的地图之一,所以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。我们尝试平衡我的想法和他们的原有体系。不过目前为止,我很享受这张图——它确实很酷。
Q:我注意到NertZ有时负责担任主点人,有时在地图上自由游走。这种安排是如何形成的?
A:正如之前所说,我们仍处于摸索阶段。我的目标是了解NertZ属于什么类型的选手,对Twistzz来说也是如此——因为当选手从指挥角色回归普通位置后,他对比赛的理解视角会有所不同。他现在更倾向于从全局俯瞰战局,像直升机视角那样分析形势。因此,我需要为这两位选手找到最合适的定位。
或许回去后复盘时,我们会发现需要调整某些部分。这就是新队伍必经的过程:学习、实战、适应。
Q:正如你所说,你正在了解团队中每个人的角色构成。从这一角度出发,你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?你认为团队结构将如何构建?
A:我知道目前团队动态对其他队员而言变化很大。之前他们与jks、NAF搭档时存在定位错位的问题。通常一支队伍只需要两个主要指挥声音,但现在我们有三个,这对他们来说是动态调整,需要适应如何利用这种变化获取优势。这确实能减轻其他人的部分责任,但也对主动沟通的队员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将他们安排在能最大限度发挥沟通能力的位置上。
Q:你们目前没有正式教练,只有数据分析师DeMars DeRover。缺少传统CS专业教练在场外观察全局的情况下,团队如何应对?
A:没有教练显然很困难。教练在队伍中承担重要职责,像是团队的"情绪过滤器",同时参与赛前准备甚至场外事务。缺少这样的角色,尤其在新组建的队伍中,影响非常大,我们参赛时也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。
目前我们尽力适应这种状况,但这只是短期解决方案。未来显然需要引入教练。现阶段由分析师DeMars暂代教练席,这对他也是一种新尝试。我认为他表现得很出色,正在努力适应这个角色。
Q:有时新队员入队后能迅速进入状态,有时则需要时间磨合。这次初期合作似乎有些磕绊。你认为最佳推进方式是什么?在赛季关键阶段临近的这几周,团队将如何备战?
A:首先,我们必须认清团队现状。实话实说,我们的起步并不顺利,一切都显得仓促。从我的签约到临赛前才匆忙开始为期数日的集训营,我们试图尽可能压缩工作量,甚至没有休息日就直接投入本次赛事。
作为新团队,这样的开局显然不利,而本次赛事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。但当前重点是接受现实并向前看。我们不能让这次失利打击自信心,接下来需要重新评估过去一周的备战情况,调整部分策略,某种程度上算是"重启"。不过赛程密集众所周知,大幅调整的空间有限。
与此同时,我们必须保持耐心,充分利用每个可用时段。目前布加勒斯特站结束后,墨尔本站即将到来,我们的空闲时间依然紧张。后续还有一两个赛事,但真正的转机可能出现在回国后,那时我们将有时间系统复盘,作为团队专注自我提升,为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。
Q:在这些最初的合作日子里,有什么令你感到意外的事吗?可以是队员性格特点、游戏内细节,或是任何你觉得有趣的小插曲。
A:意外总会出现。每支队伍都独一无二。加入这支队伍时,我尽力做好心理准备,但当你真正融入一个陌生团队、不了解队员过往经历时,这种准备显然不够。
我确实逐渐认识了选手们的个性。比如ultimate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人,此前赛事中我们从未交流过,但这次发现他擅长活跃团队气氛。
更让我欣慰的是,队员们对工作充满热忱,始终渴望投入更多精力。这对刚加入团队的指挥者而言尤为重要——看到这种积极性,听到这样的声音,意义重大。
当然,每支队伍都有独特体系。之前在MOUZ的运营方式与这里截然不同,我需要时间适应这套新系统,逐步调整自己。
Q:你正处于试训/租借期,这种特殊处境会让你产生"被观察"的压力感吗?或者说,你是否觉得自己的适应过程正被密切审视?
A:我没有这样看待这件事。我专注于当下,每天尽力帮助团队也提升自己,不去纠结三个月后会发生什么。我会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明天、后天,并脚踏实地前行。
我的首要任务是在接下来一两个赛事中证明价值。如果表现出色,或许能延续租借合同,甚至可能成为长期"租借选手"。谁知道呢?
Q:很多人称赞Liquid作为电竞组织的完善架构,欧美双总部布局,庞大后勤团队支持。加入后,你是否切身感受到这家顶级俱乐部的规模?
A:参加集训营时,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个组织的体量。他们为全球集训提供专业设施,始终以战队竞技状态为核心,调配所需资源,并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听取反馈。身处这样的环境,确实能感受到为何Liquid被誉为行业顶尖俱乐部之一。
Q:你提到Twistzz将回归原有角色,但仍保留全局视角。在指挥权分配与领导力协同方面,你们将如何协作?
A:从我入队那一刻起,Twistzz就明确表示由我接管指挥权。听到这样的表态很暖心,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他的信任。我们正在不断磨合关系,目前进展良好且仍有提升空间。
他刚从指挥位退下,那种俯瞰全局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。现在需要做的不是"回归",而是将过去数月乃至一年的指挥经验转化为优势,融入原本的角色中。我确信他有这种能力。这也为他创造了更多参与指挥的机会——现阶段他会在回合中段或开局时提供思路,这种互动正是我喜欢的指挥方式:当队员能主动贡献战术构想时,整个体系会更加灵动。
Q:关于角色分配,你提到仍在探索阶段。你将如何争取适合自己的战术定位?
A:我天性善于沟通,因此在比赛中倾向于占据能够掌控局势、为团队打造出战局全景的位置。这类定位通常位于地图中央的轮转位,也是我感觉最得心应手的位置。
目前我们正通过不断的试错来确定每个位置上最适合的人选:谁在特定情境下能最清晰"描绘战局",哪些队员需要牺牲自己转而为团队调整原有定位。你可以看到,顶级战队都会把沟通者放在关键枢纽位,这正是我们未来的优化方向。